乡镇学校语文主题教育,乡镇学校语文主题教育活动方案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乡镇学校语文主题教育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乡镇学校语文主题教育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乡镇中心校在乡村基础教育中发挥了什么作用?

乡镇中心学校原来叫“教育组”或“教育站”,主要管理辖区内初中和小,之所以题主问这个问题,有质疑中心学校存在的必要性的味道。

乡镇学校语文主题教育,乡镇学校语文主题教育活动方案

的确,2002年左右撤并中心学校的举动,将“教育组”改名为“中心学校”,意思就是撤并教育组,以节省人力,精兵简政。当时的规定是不能单独设立机构,不能单独开伙,原教育组成员还要在学校带课。

但是,规定出台后,受到了很大的阻力,机构没真的撤,人员也没真的回到学校,之后当上级要求放松后,中心学校和以往教育组没有任何区别。

中心学校之所以撤不掉有以下原因。

1、每个乡镇学生一般好几千,学校好多所,教师几百个,的确有好多事务要做。一个中心学校管的人数丝毫不亚于一些小的局级单位,尽管行政级别不高,但事务不少。

2、中心学校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。教育局科室部门20多个,每一个科室都有任务要落实,而落实任务需要通过中心学校来进行,基层学校太多不可能直接布置。因而需要人手对接,一般一个中心学校成员要对接几个科室的工作,事务也比较多。

3、现在的事务越来越多,工作要求越来越高。党建、教育教学、各种活动和竞赛、安全工作、财务管理、校园基建、资助金发放、精准扶贫、各类检查评比、工会活动、教师职称评模、培训、退休新进等等,没有专人负责不可能完成这些任务。

正因为如此,中心学校并不清闲,各类事务也很多。

要想阅读与众不同的回答敬请关注“下水诗文”。

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:

一、中心校的演变

1983年我参加工作的时候,各乡镇都有一个领导各村小学和联中(小学初中一贯制)、负责调配教师的教育机构,叫做教育组。1985年,更名为教育委员会(因为1985年6月,国家撤销教育部,设国家教育委员会,地方上各市县教育主管部门更名为教育委员会),1998年,又更名为中心校(因为国家撤销国家教育委员会,更名为教育部,地方上各市县教育主管部门更名为教育局。

这样,你就明白了,中心校不是学校,而是乡镇级的教育主管部门。

二、中心校的作用

乡镇中心校做为乡镇上的教育主管部门,上面直接受县(区)教育局领导,下面直接领导各村小学,负责传达上级文件精神、调配本乡镇师资力量、指导各小学教学等工作。设校长一人,副校长2—3人,报账员一人,语文、数学、英语教研员各一人,勤杂人员数人。中心校的所有人员一般都不任课,也不直接管理学生,上面有会,有关领导开开会,没有会大家可以到下面小学看一看或听听课,或做自己分内的事。中心校统管各小学财务和财物。

中心校驻地一般都在乡镇政府驻地,中心校所在地小学一般叫中心小学。中心校与中心小学不是一回事。

三、中心校的另一面

我所知道的,一般中心校的校长、副校长,有不少是从初中校长过来的,有一些人不愿意在初中做正校长,非要想方设法去中心校做副校长。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现象。为什么呢?

相比较来说,中心校这边的工作轻松得多。最起码不直接与学生打交道,少了许多事。别看这些人一般不任课,但是,在晋级方面,却占有“天时”“地利”“人和”,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,他们是小学老师眼中的领导嘛。中心校也有少数人到某小学象征性地任几节课,那往往是自己马上要晋级了,去捞一点资本。也有一些中心校领导,自己内退了,把自己考了教育边的孩子、亲戚按排在中心校“锻炼”,想得多周到啊!进了中心校,三餐也不用自己掏腰包,也让许多人羡慕。

中心校看似清水衙门,作为最基层的教育主管部门,能在中心校工作,比起小学、中学的领导、老师,不知强好多倍。中心校是农村教师难进的深似海的“侯门”哦!

我国乡村学校办学,目前主要实行四级学校体系,由乡镇中心校统筹管理,调配乡村中心小学、完全小学、非完全小学、教学点的资源,以便做好资源更合理的配置,避免浪费。但这种方式实质导致办学资源朝中心校集中,而非完全小学、教学点则更加薄弱,在当地地位低下,分配到的办学经费有限,师资力量极为薄弱。这种管理体制,显然把乡村学校分为不同的层次,本来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薄弱,再分为若干层次,非完全小学、教学点的办学局面可想而知。

对于这种办学现状,近年来已有不少人建议,取消乡镇中心校统筹管理模式,让中心小学、完全小学、非完全小学和教学点成为平行并列的教学单位和独立的法人单位。从乡村教育发展现实看,要让非完全小学和教学点完全独立并不现实,一些小规模学校、教学点,配备校领导、教师,也会出现人浮于事,最为重要的是,要建立乡村学区教育发展委员会,负责制订乡村学校发展战略,配置教育资源,并监督具体办学。

近年来,我国为发展乡村教育,很多地方恢复或重建了乡村教学点,可是,乡村教学点普遍存在小而弱的问题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,本应投给乡村教学点的资源,被用在了中心校,教学点也就只是低水平维持,这很难吸引乡村孩子留在教学点、村小学习。出现这种情况,最根本的原因是,我国乡村学校的资源配置,是由教育部门和中心学校决定,没有教师、家长、村民参与,听取村民、家长意见。比如多年前,我国乡村撤点并校,就存在一哄而上,不听取村民意见的问题。现在这一问题,在乡村学校布局、配置资源时,依旧存在。


乡村学区教育发展委员会可由政府部门教育官员(由区县教育局委派)、各村负责人、学区内所有学校(教学点)负责人、教师代表、家长代表、村民代表共同组成,负责根据上级财政的拨款和乡镇教育投入,制定各校的经费预算,并监督按统一的生均经费(根据国家的规定,不到100人的教学点,按100人保障生均共用经费拨款)拨付办学经费,同时,对各学校(教学点)的教师进行统一管理。这种管理方式,不仅适合乡村学校,也适合所有城市学区,因为其解决的问题是共同的,即实行民主管理,进行科学决策,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权利。

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多基层老师心里的疑问,乡镇中心校到底有什么作用?能不能取消?需不需要占用那么多老师的编制。

乡镇中心校以前也叫教育辅导站,是管理乡镇教育的机构,设立站长,会计,出纳,负责管理所在乡镇的中心小学和各个村小,。后来改了个名字,叫“教育办公室”,简称“教办”,同样的职能,不过是站长的称呼改为“教办主任”而已。

后来,上级要求精简机构,教育办公室和中心小学合并,一套班子办公,教办主任又变成了“中心校校长”。其实,机构也并没有精简,还是原来的那些人。

乡镇中心校校长还有行政级别,股级,副校长副股级。别小看这个股级干部,权利并不小,统管全镇中心校本部和所有村级小学,管理的学生多则七八千甚至上万,少则两三千。掌握本镇老师的人事调动权力,绩效工资发放权力,中层干部任免的权力,以及本校的公用经费使用的权力。

比如我所在的这个中心校,总共2200名学生,教师106人(含中心校领导),有一个校长,三个副校长,一个会计,一个报账员,一个校建干事。这些人并不担任教学任务,只是负责行政管理工作,但他们的编制是教师,并不是行政编。问题就来了,主管部门核定教师编制的时候是按照班级,学生数来定的。一个萝卜一个坑,现在这几个萝卜挪到其他地方去了,这些坑就需要其他的萝卜来填补。所以他们的教学任务,是全镇的其他老师替代完成的,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其他老师的工作量。

乡镇中心校这个单位还是需要的,毕竟一个镇有十几所村小,直接由教育局进行管理不太现实,需要一个上传下达的机构。但是人员编制不宜过多,有一个校长,两个副校长足矣,因为中心校还有十几个中层干部呢,什么工会主席,会计,出纳,校建干事,党建干事之内的,为什么不能让中层干部兼任呢?腾出更多的人充实到教育一线,才不会出现有人没活干,有活没人干的现象!一边是某些行政人员无所事事,一边是各村级学校缺编严重,四处请人代课!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乡镇学校语文主题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乡镇学校语文主题教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相关推荐